长久以来,中国白酒是不分香型的,各种不同的传统酿造工艺讲究的是怎么将酒做的好喝,重视它们的质量而非香味。
如今市场当中有着很多香型的白酒,让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也有着更多的选择,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白酒的香型之间有着怎样的差距,特别是白酒在制作的过程当中,为什么会造成香型方面的不同这些大部分人都不够了解。
今天来聊一下白酒的香型到底是如何产生的,有人说酱香酒高级浓香酒牛B,其实白酒它不是突然的发明香型也不是天生就有的,而是结合地方水土特点,经过工艺的改良一点一点演进,并且一切有迹可循,
山西是现代中国白酒的开端,自元代开始,山西奠定了白酒的发展基础。第一呢他就选择了高粱作为原料,第二呢是创新的将陶缸埋入地下,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创举。
之所以这样做,是因为发现地温相对于室温变化更加的平缓,有利于发酵温度的控制,在发酵的前期呢还能够限制酒醅升温过快,避免生酸幅度过大,产量过低,在发酵后期能够帮助降低酒醅温度,并保持住延长酯化阶段,利于香味物质的生成。对于白酒发酵形式曾做过相关研究实验,研究结果显示:地缸发酵可以做到有效的隔绝杂质,也可有效避免有害微生物污染和杂味的产生,提高洁净度,由于发酵工艺独特,杂质含量低于国家标准十倍之多,酒质更醇厚、洁净。
白酒到2.0版本的是从发酵容器开始的,它诞生于离山西最近的产粮大省,陕西说到这里呢,大家先理解一个事情,缸在那个时候是很贵的,缸的使用和演变是白酒香型演变的重要线索,陕西人无意中发现缸破了也能完成发酵,这点呢,我认为还是中国人勤俭节约的优秀品德,没有舍得扔这些酒醅,蒸馏之后呢,发现也挺好,就是有一点杂味,但是呢,还可以忍,于是为了省成本干脆不用干了,是把缸全部去掉变成了长方形的窖池,至此呢,白酒向前迈出极为重要的一步。
由缸到窖,但是这样做出来的酒呢,和缸里发酵的酒,相比有杂味。
那个时代呢,也不懂得微生物,现在呢,我们知道只要有泥的地方就会有己酸菌和乙酸菌,然后呢就会产生己酸乙酯和乙酸乙酯,这两种呢就是浓香型酒的主体香气,可是人家呢还是一心的去追求清香型的风味。
这些泥土带来的细菌真的是很烦,于是陕西人想出了毁窖的办法,每年把土窖的泥挖掉一份,
在添加上的新土重新发酵,尽量避免细菌在里面休养生息,壮大队伍,这就是陕西凤香酒的工艺特点,
这次呢白酒又一个大版本更新发布了,由缸到窖,白酒到2.0发布,
明弘治年间盐法改革,一部分山西商人为主的大盐商迁到扬州,令一些实力相对弱一些的山西商人呢就迁到了四川。
白酒的下一步演进分出两条路线,分别向两淮地区和四川发展,去两淮地区的这一只,还是山西清香型白酒发酵用的缸,以江淮地区一直到清代还是做清香型白酒,后来呢也是因为降低成本同时提高生产效率,开始挖泥替代,而逐渐演变成浓香型,但是呢,工业和山西的清香型还是一脉相承的,比如说双沟酒用的是清香型的老五甑工艺,原料是高粱,小麦大麦和豌豆跟汾酒是一样的,
再说去四川的这一只,因为去的是陕西人,他就带去了陕西的泥窖,以及毁窖大法,但是四川相比于陕西来说呢,它更加的温暖潮湿,一年到头都看不到几次太阳,即使每天都搞一次毁窖大法,温润的气候还是让微生物们疯狂的繁殖。窖泥根本挖不完,于是酒呢也出现了更为丰富的香味,它其实是杂味,慢慢的四川人喝着喝着就习惯了,爱上了这种复杂的香气,干脆顺水推舟就不挖窖泥了,久而久之你就成为了四川白酒的一个宝贵的资产,到今天还会依据窖池的年份划分出不同的产品等级,
综上所述,浓香型也分为两派,一个呢是以泸州老窖五粮液剑南春为代表的川派,另一个呢是以双沟洋河古井为代表的江淮牌。
四川的温暖湿润产生了独特的川酒风格,酱出浓中带酱,而淮河流域的江淮地区,山港西湖雨多风大,年平均湿度和温差比四川相比的要大很多,空气中的微生物含量对比四川的要少,这就造就了江淮牌独到的风味,生产出来的酒味淡雅柔和别具一格,
到这里呢就开始说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,针对本地化做出了很多适应性的修改,陕西的盐商买卖呢,从四川到了贵州的茅台镇,茅台镇呢,原本只是赤水河边的一个小渔村就和香港一样,但是后来呢,因为盐运的周转,逐渐形成了穿销往贵州的仁怀口岸,陕西凤翔府岐山县请了山西酿酒师汾酒与西凤酒的方法操作生产,在其后的200多年的时间里又接受了南方小曲酒的做法,而形成了现在的一套独特的工艺操作,贵州高原山地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,到处都是石头,做窖池挖坑都找不到地方,但是呢,河边有沙土,缺点呢是挖着塌着,所以贵州用当地产的石头来加固四壁,保留一个泥底,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石壁泥底,
此外呢,人们并没有忘记陕西毁窖的传统,但石头的池壁呢,没办法挖掉一层再贴一层,所以每年呢都要在窖池里面烧炭,把微生物全部烧死,当地的地少粮食不够就分两次投料,先投山下先成熟的高粱过阵子呢,山上的高粱熟了以后呢,再投一次当地的红缨子高粱的皮厚煮不熟,淀粉一次用不完,那怎么办呢?
就多搞几次,于是呢,就在搞了6次不加新粮食的发票,共计9次蒸煮,8次发酵7次取酒,最后呢就有了酱香型白酒,而这就是大家现在熟知的酱香的12987工艺,以清香浓香酱香为主的白酒技术骨架就此形成。